首页

sm女王调教男奴论坛

时间:2025-05-28 05:00:56 作者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 浏览量:68521

 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7日电 题: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“百鸟翔集图”

  中新社记者 张玮

  5月下旬,数十万只候鸟掠过额尔古纳河上空,飞越中俄边境线,一路向北飞向西伯利亚。

 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、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。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,有3条穿过内蒙古,其中东亚—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、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。每到春夏季,这条候鸟迁徙线沿途“处处闻啼鸟”,宛若一幅“百鸟翔集图”。

4月14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赤麻鸭正准备振翅高飞。 闫立新 摄

  据监测,截至目前,在内蒙古越冬的水鸟达16万余只,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。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的赤麻鸭,越冬种群数量达13.2万只,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%以上。

  成群的鸿雁排着整齐的“人”字形队列翱翔;赤麻鸭在浅水区悠闲地游弋;优雅的绿头鸭、鸬鹚或低头觅食,或舒展双翅……5月中旬起,额尔古纳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。

  额尔古纳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、面积较大的湿地。每年春季,大量候鸟从鄱阳湖、洞庭湖一带的南方湿地逐渐向北迁徙,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飞出国门。

4月17日,内蒙古额尔古纳,绿头鸭在水中悠闲休憩。 闫立新 摄

  监测数据显示,额尔古纳作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,每年在这里停留、繁殖栖息的鸟类约达2000万只。

 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。57岁的牧民包斯琴巴图是在保护区所在的毛仁塔拉草原上长大的。20世纪90年代,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,包斯琴巴图做起了巡护志愿者。“生态越来越好,鸟儿越来越多了。”

3月28日,内蒙古科右中旗,小天鹅结伴在湖边漫步。 毕力格 摄

  2024年,保护区引进“科尔沁”智慧管理平台,用一个“大脑”支配28个“眼线”和“触角”。“智慧平台观测结合人工巡护,定位更高效精准,对候鸟栖息的干扰也能最小化。”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介绍说。

  2025年春季迁徙季,保护区监测鸟类数量达19万余只,较去年同期增长124.5%。其中,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的青头潜鸭数量最大集群达20余只,“鸟中大熊猫”东方白鹳也在这里筑巢繁育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新图景里的数智脉动|星辰大海

2020年3月29日,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宁波舟山港考察,同港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。全国劳模、桥吊司机竺士杰作为职工代表,向总书记报告宁波舟山港取得的成绩。

纽约爱乐乐团举行中国新年音乐会

北京7月5日电 (记者 陈溯)今年入汛以来,中国极端天气频发。6月,华北、黄淮等地干旱快速发展,长江流域遭遇历史同期第二多强降雨。中国粮食安全会否因此受到影响?

㵲阳河流域镇远段出现洪峰水位 已安全转移6000余人暂无伤亡

当晚,该纪录电影回到事件发生地。随着影片的开场,历史真相一步步揭开,战争的残酷和舟山渔民的英勇壮举,真实地还原在大家眼前。

第六届中央音乐学院10·15艺术节将启幕

逨盘铭文记录一部极简西周史,堪称“青铜史书”;四十三年逨鼎铭文还原了约2800年前的廉政故事、秦公镈铭文见证秦武公的开拓创新……

张梧:要在文明的长河中去理解中国

央视网消息: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新型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11月25日在上海交付国外用户。这型船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新型货舱系统,一次运输量可满足一个城市一个月的供给需求,填补了中国在该船型建造领域的空白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